一、Stripe:护照灰产 vs 合规路线
1. 护照注册香港 Stripe = 灰产,已经开始查
-
有同学反馈:有人用个人护照注册香港 Stripe,老师再次强调:这是灰产玩法。
-
最新风声是:Stripe 已经开始排查这类账号,存在被封和资金风控的风险。
结论:
不建议再走"护照 + 香港 Stripe 个人户"这条灰产路线。
2. 正经姿势:注册海外公司 + Stripe Atlas
群里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:
-
合规方案就是:
-
注册一家海外公司(美国 / 香港等)
-
用公司去开 Stripe 商户账号
-
-
其中老师强推:
-
Stripe Atlas
-
帮你一站式搞定:注册美国公司 + 银行账户 + Stripe 开户
-
花点钱,但省事、合法、心安
-
-
回答"Stripe Atlas 靠谱吗"的问题时,给出的答案也是:
- 对中国人来说,这是开 Stripe 最省事且规范的路径。
-
-
香港公司也可以注册 Stripe,但有同学觉得整体成本偏高,适不适合自己要算账。
3. DIY 路线:美国公司 + Mercury + Stripe
有同学分享了完全自己动手的版本:
-
参考两篇公众号文章:
-
《三天搞定美国公司注册》
-
《3 个半小时开通 Mercury 美国水星银行账户》
-
-
成本结构:
-
注册美国公司约 154 美金
-
之后每年续费约 85 美金
-
Mercury 银行账户免费
-
-
如果用他的邀请码:
-
入金 10,000 美金 会返 250 美金
-
理论上:154 + 85 ≈ 239,美金,再返 250,相当于还能净赚一点(当然前提是你真的走完流程并有那笔资金流过去)
-
常见误解 & 澄清:
-
Q:是不是必须一开始就打 10,000 美金进去? A:不是。只是入金达到这个额度才有奖励,不入也没影响; 还有一种说法是:开户后 90 天内赚到 10,000 美金流水也能拿奖励。
-
资金只是"走个流水",钱可以再转出来,本身没有实质损失(不算汇率和手续费的话)。
4. Creem 收款与提现注意点
-
有同学问:Creem 提现到支付宝会不会很严、经常被拒?
-
回答一:先把业务做起来再担心提现🐶,Creem 底层其实也是基于 Stripe。
-
回答二(老师建议):
- 优先提现到个人银行卡或者国内公司账户,整体会更稳一点,参考 Stripe 的合规要求来做。
-
二、跨境入金:怎么转钱,才不被"反诈电话"叫去喝茶?
1. 直接电汇:最快,但风控最紧
-
有同学分享: 从国内银行卡直接电汇到美国公司账户, 结果接到了反诈中心电话,被要求第二天去一趟派出所说明情况。
-
这条路的特点:
-
步骤最少、操作简单
-
但和个人强关联,金额一大/频次稍高,就容易触发风控。
-
2. 复杂版"洗洗更健康"路径
有同学为了安全和隐私,把路径拆得很细:
国内银行卡 → 香港银行卡 → Wise → 美国证券账户 → 美国银行卡 → Mercury 银行卡
-
优点:
-
每一步看起来都"合理",且逐渐远离个人账户
-
在国内环节,直接对接美国银行的痕迹会弱一点
-
-
缺点:
-
步骤多、工具多,新手容易踩坑
-
需要多地账户支持(国内 / 香港 / 美国)
-
3. 香港 HSBC Global Transfer 方案
另一位同学用的是:
-
香港汇丰(HSBC)全球转账 → Mercury
-
不用汇丰卓越客户也可以做
-
费用结构大致是:
-
港币 -> 美元兑换有一点"磨损"(汇率差)
-
香港汇丰转到 Mercury 还有约 21.9 美金 手续费
-
-
-
评价:
-
胜在简单,一步到位
-
手续费和汇损相比其他方式接受度还可以
-
还有人提到:
- 从国内转到香港账户时,适用同名账户、用"跨境支付通"等通道时,可以做到低甚至零手续费。
4. 现实教训:反诈电话是怎么来的?
-
典型触发场景: 国内个人银行卡 → 直接对公电汇到美国公司
-
大家讨论认为:
- 如果走的是**"国内 → 港卡 → 合规通道 → 美金账户"**,整体更像是正常跨境消费或资产配置, 被反诈盯到的概率会相对低一些。
-
即便被叫去,准备好公司资料和资金用途的解释,大概率也只是流程。
三、国内 vs 海外建站:备案、合规和"你到底想做多大"
1. 大陆是"特殊例外":必须备案 & 两套系统
针对"咱们的网站是不是只能在海外上线"的问题,老师的关键观点:
-
大陆是一个特殊例外:
-
网站要在大陆上线,必须备案(域名 + 服务器)
-
包括微信登录在内的很多能力,也必须在备案基础上才能合法使用
-
-
这意味着:
-
海外版网站和国内版网站,从服务器、数据库到登录体系,几乎就是两套产品
-
后续版本更新、数据运维也要各自维护一份
-
2. 小程序能绕备案吗?
有人提出折中方案:
- 前端用微信小程序,后端用海外独立站,能不能不用备案?
群友补充信息:
-
小程序:
-
可以个人注册
-
不需要 ICP 备案
-
但个人小程序不能收款
-
-
也有人被问:
- 你的目标是"正儿八经做个事业",还是"只想随便玩玩"? 如果是前者,为了长期做大,走备案和合规流程几乎是绕不过去的。
3. 备案难不难?难在后面
-
实操经历:
-
服务器和数据库要预先充值至少 90 天
-
做一堆身份认证、扫脸、材料提交
-
等约一个月就能下来
-
-
真正让人头疼的是:
-
后续监管更麻烦
-
有群友朋友的网站明明是正经业务,结果被“反诈”部门直接封了站,连阿里云数据库都冻结,折腾了一个月才解封。最后一怒之下全部迁到海外。
-
4. 那国内市场是不是"狗都不做"?
聊天中提到一张嘉宾 PPT 有句狠话:
"国内市场狗都不做"
老师马上补充说明:
-
这句话特指 AI SaaS 产品赛道。
-
并不代表所有国内业务都不行。
相反,老师举了一个例子:
-
有朋友只做一个公众号、一个人运营,一年收入 300 多万。
-
国内人口基数巨大,自媒体 / 内容型业务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,而且公众号还不用备案,只要实名注册即可。
5. 课程带来的"勇气感"
有几位同学的心声很典型:
-
原本只是想学点代码,做做国内同行那种网站;
-
进了深海圈之后,才第一次认真地想:
- "我是不是也可以去做海外站?原来可以自己搞定全套流程。"
- 老师的一句话让很多人共鸣:
- "做国内网站,更需要勇气。"
总结下来就是:
国内适合做内容、流量、服务类业务; ** AI SaaS 和高不确定性产品,更适合先从海外市场试起。**
四、开发者工具:cc、codex、M2、Vercel、GPT 充值…
1. cc vs codex:快 vs 严谨
有同学吐槽:
- 自己一个功能改 bug 改到 187 个变更都还没提交,压力山大。
于是引出一波工具对比:
-
Claude Code(cc):
-
优点:非常快,适合写基建、搭结构、生成大块代码
-
缺点:有时改 bug 会“改崩了”,不一定能严谨收尾
-
-
codex:
-
优点:定位 bug 能力强,严谨,群友反馈基本上“cc 改崩的 bug,codex 都能救回来”
-
缺点:速度比较慢
-
-
大家的共识是:
- cc 负责铺路打地基,codex 负责最后修细节、抠 bug。
2. MiniMax M2 Coding Plan:免费期结束,开始收费
有人转发了一条官方短信:
-
MiniMax M2 Coding Plan 国内正式上线
-
主打:顶尖编码能力、速度快、TPS > 100,是 Claude 的两倍
-
支持多种编码工具:Claude Code、Cursor、Cline、Kilo Code 等
-
有三档套餐,Starter 首月 9.9 元
-
-
重点信息:
- M2 的限时免费期将在 11 月 15 日中午 12 点结束,之后开始收费。
对想用国产高性能 coding 模型的同学,这是一个节点提醒。
3. 部署:Vercel / Supabase 足够用很久
针对"国内没有 vercel / supabase 这么好用的工具"的讨论:
-
有人指出:
- 国内也有类似平台,但功能不如 Vercel 这么全。
-
老师给的经验:
-
认识有朋友已经日入 1–4k 美金,还是在用 Vercel 部署;
-
自己也有朋友日入 4k 美金,依旧没换。
-
还半开玩笑说:
- "就连 Meta 都要把基础设施迁到 Vercel,你还担心什么扩展性?"
-
结论非常现实:
独立开发阶段,先上 Vercel / Supabase 这类托管平台, ** 等用户量真的大到平台扛不住,再考虑自建服务器。**
4. GPT 充值与使用体验
充值渠道:
-
有人用 Pockyt。
-
有人长期从号商处买 GPT Team 账号:
-
价格:一个月不到 10 块钱左右;
-
使用体验:几乎等同 Plus 权益;
-
风险:灰色地带,账号稳定性和合规问题靠运气。
-
-
有同学推荐:
-
申请一张 Wai 虚拟卡,并贴了圈友整理的 Google Docs 教程
-
评价:流程还算简单,稳定好用
-
吐槽点:欧洲区账号多收 8.1% 的税,但胜在省心。
-
小提醒:
- 有人发现:
- 同样的账号,如果 IP 不纯净,GPT 的表现会"明显降智"。 所以网络环境和 IP 质量也很重要。
官网 ChatGPT 变慢的原因:
-
归纳出三个可能:
-
网络问题(晚上慢、白天快,多半是这个)
-
单个对话内容太长,会话上下文太多
-
使用的是"深入思考"的模型,本身就慢
-
-
对策:
-
压缩历史,开新会话
-
在界面里切换成速度更快的模型
-
检查自己的网络线路质量
-
五、学习氛围与个人故事:从"被排期折磨"到"自己做玩具"
这段聊天里也有很多"情绪价值"很高的内容:
-
关于课程带来的改变
- 有同学说:
- "小排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方法,还有勇气。"
-
以前连"做海外网站"都不敢想,现在已经在准备上线几个海外站了。
-
还有人已经把老师的口头禅**"这是一个好问题"**用到项目沟通里,发现:
- 先肯定问题,再一起澄清目标,团队氛围会好很多。
-
大厂 / 体制内的对比
-
有人回忆在银行系统做一个流量项目:
-
分行排队审,总行再审;
-
写了一堆让"不了解深圳市场的领导能看懂"的报告;
-
各种路演、内部扯皮谁拿业绩;
-
从立项到上线足足拖了 9 个月;
-
真正上线时,蓝海早就变成红海,连"屎都不热"。
-
-
对比之下,大家更向往那种:
- "好的,谢谢你的建议,我知道了。" 然后关上电脑,继续悄悄把自己产品做大的自由状态。
-
-
预期管理:成功率与长期主义
-
课程里也有"残酷现实":
- 顶尖程序员,用 10 年时间,做 AI SaaS,日入 1 万美金的成功率也就 5% 左右。
-
但群友的普遍心态是:
-
既然都难,那不如先做一个公众号、一个小程序、一个海外小站;
-
试了,至少知道行不行;不试,永远只是在想象。
-
-
六、产品 & 社区小通知
简单补几条跟学习资料相关的进展:
-
新版航海手册:
-
目前只能在当前章节搜索关键字;
-
官方已在开发全局搜索功能,预计 11 月底上线。
-
-
深海圈后续会有单独的学习主页,资源会更集中。
今日要点小结
- Stripe 开通与收款
-
护照注册香港 Stripe 属于灰产,且已经开始查,不再推荐。
-
对中国人来说,Stripe Atlas 或"美国公司 + Mercury + Stripe"是目前最省事、合规的主线方案。
-
Creem 实际基于 Stripe,提现尽量走个人银行卡或国内公司账户,更稳。
- 跨境入金路径
-
直接从国内银行卡电汇到美国公司账户,最容易触发反诈电话。
-
更稳的做法是经香港账户、Wise 等层层中转,或用香港汇丰全球转账到 Mercury,平衡复杂度与费用。
- 国内 vs 海外建站
-
大陆网站必须备案,且往往意味着和海外版本完全两套系统。
-
AI SaaS 更适合先从海外起步,但国内做公众号、自媒体依然有很大机会(有人 1 个号一年 300 万)。
- 开发工具与模型选择
-
cc 负责速度、搭骨架,codex 负责严谨修 bug,组合使用体验更佳。
-
MiniMax M2 coding 模型免费期结束开始收费,关注国内编码模型的可以留意。
-
Vercel/Supabase 对大多数独立开发者来说"够用很久",日入几千美元也不用急着迁移。
- GPT 使用与充值
-
Pockyt、Team 账号、Wai 虚拟卡都是常见路径,各有成本与风险。
-
IP 质量会影响 GPT 表现,对话慢多半是网络或历史太长,换模型 + 开新会话是简单有效的解法。